概略
“25号宇宙”实验,据网上查得的信息,是1968年一个叫John B.Calhoun 的美国人,在美国马里兰州做了一个以老鼠为对像的实验。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引入四对健康的老鼠,有足够的食物和窝,任其繁衍。在为期四年多的时间里,老鼠经历了从繁盛到灭亡的过程,期间发生很多老鼠行为的变化。
John B. Calhoun教授在美国马里兰州租下一个农场的仓库,然后在里面建了一个长和宽各2.5米,高1.5米左右的一个盒子,然后他把这个盒子里面分成了16个扇形区域,每个扇形区域也配有饮水机,食物投放器,然后在墙壁上搭上老鼠窝,这个区域总共放置了256个老鼠窝,每个老鼠窝可以容纳15只老鼠舒适的居住在里面,所以在理论上这个区域最多可以居住到4000只老鼠,那么所有的饮水机可以提供6000只老鼠的饮水,食物投放器可以提供9000只老鼠的食物,所以这个区域对于老鼠来说,只要数量不超过4000只就可以的舒适的生活,而且他们为这个环境配备了良好的空调,能够保证温度和通风,而且有人严格把守,保证没有老鼠的天敌会进入这个区域。
他们挑选了非常健康年轻的4只公老鼠和4只母老鼠,放入实验的盒子,那么这个环境对8只老鼠来说完全是天堂一样的存在,而这个天堂就叫25号宇宙。
简单实验数据记录:
-
104天,开始生育。后每55天数量翻一倍,行为正常。
-
315天,数量620只,后每145天数量翻一倍。行为:攻击行为增多,被攻击者逐渐不反抗,“领地”短缺,雄性对领地失去保护力,逐渐失去领地意识。失败的雄性聚集在中心地带。雄性不再保护雌性,出现雄性”美丽鼠”现象,美化自己,同性性行为。雌性出现攻击性,保护“家园”,然后出现逃避哺育,攻击幼鼠的行为,哺育时间缩短,生育能力和意愿下降。
-
560天,最高值2200只。以后的婴儿都没有活下来。此时闲置百分之二十的房子。出现不婚主义,无性意愿,不出门。
-
920天,最后一只老鼠受孕,后均不再生育。
-
将部分老鼠移出,仍不生育。
-
1780天,最后一只老鼠死亡。
详述
如果从头开始厘清,过程是这样的:他们事先将实验区域平均分成了16个区域,老鼠也是有领地意识, 就是他们会占领地盘,他们发现不同的扇形区域内出生的老鼠数量差距非常大,按照统计250天之内多的区域内出生了111只老鼠,而少的只出生了13只,老鼠的世界也诞生出了超级大的家族和特别小的家族。虽然小的家族不愁吃喝,但是大的家族会不断地扩张自己的领地,然后去抢夺更多的生殖权,母老鼠会更多的想和强大的家族的公老鼠结合,然后他们就会越来越强大,而小家族就会渐渐的没落,消失,其实这个就是一种阶级的产生。以下是实验数据记录图。
实验进入10个月后,老鼠数量也达到了620只,但是老鼠的增长速度开始减缓了,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老鼠的行为也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通常老鼠都是单独行动的,他们要独自寻找吃的,然而找到食物后自己在那里吃,但是从老鼠数量增长的速度减缓之后,老鼠开始集体行动,他们不在一个出去寻找吃的,一定要和别人在一起,吃东西也要和别人在一起,甚至表现出非常害怕单独行动,John B. Calhoun认为他们之所以产生这种情况,是因为他们产生了一种极度的“社交渴望”,就是说不缺吃不缺穿的环境时间长了,人们就会对社交产生极度的渴望。
然后又过了8个月,整个实验进行了一年半左右的时间,老鼠的数量达到了最多的2200只,从那之后老鼠的数量就开始下滑,在食物、水、居住空间充足,也没有任何外部压力的情况下他们就不再生育了。而且不仅仅是不再繁殖的问题,老鼠的心里也产生了严重的问题。此时老鼠分成了四类
第一类:数量非常多的非统治阶级的公老鼠,也就是老鼠中的男老百姓。这些老鼠开始大量聚集到整个实验场地的中心,通常老鼠是不到这个区域去的,因为这个中心的部分是所有地盘的交界处,在这个地方是比较容易发生纷争,而且什么也没有,但是这些无所事事的公老鼠,就纷纷聚集到这个地方趴着不动,梳理自己皮毛,然后就在那里睡觉,睡醒之后就到边上吃东西喝水,然后继续回来梳理皮毛睡觉,而且他们对其他个体完全没有兴趣,不和其他任何人进行交流,只是静静地呆在那里发呆梳理皮毛或者发呆,但是这种发呆有点恐怖,就是如果一旦有其他的老鼠打扰他,他就会疯狂地攻击那只老鼠,咬他,而更奇怪的是被咬得那只老鼠就会躺在地上不动,任由对方咬它,也不逃跑等他咬了一会,把它咬得浑身是伤之后,这只老鼠就回来继续趴着,而被咬得老鼠爬起来之后,找到一个地方趴着不动,这个被咬得老师也不总是受害者,他趴着不动,但是又其他老鼠打扰它,它也会成为攻击者。这个场地老鼠就明显两极化,有些老鼠他每天不动,每天就是梳毛,吃饭,睡觉,变得非常漂亮,John B. Calhoun将这些老鼠叫做“美丽的人”,而有些老鼠经常被咬得浑身是伤,按着John B. Calhoun的说法,这些老鼠变得非常木,没有生活得到动力,而且充满了隐形的暴力
第二类:没有哺育的母老鼠,也就是老百姓的女老鼠。此类母老鼠表现跟第一类得老鼠非常类似,他们对生活没有什么动力,然后也不交流,非常木讷,每天就是给自己梳毛,然后就出现一些很漂亮的母老鼠,但是他们不会像公老鼠一样聚集中心位置,而是躲在窝里,她们都藏在窝里,也不跟人交流,而且这些母老鼠也不会相互攻击,就算有人打扰她,她也不会进行攻击,而且他们都表现得特别自恋,他们对异性是完全没有兴趣的,甚至会远离异性,有异性靠近他们,他们就会攻击对方,排斥异性。
第三类:统治阶级的公老鼠。这些公老鼠是地盘的守护者,这些处于统治地位的公老鼠也开始渐渐对生活失去兴趣,并且逐步失去地盘意识,他们不再保护自己的领地,而是像其他普通公老鼠一样也找个地方睡觉,
第四类:这类是问题最严重的,正在哺育的母老鼠。他们原先是统治阶级这些公老鼠身边的生育能力非常强的一些母老鼠,由于统治阶级的这些公老鼠保护地盘的意识淡出,这些母老鼠就变成地盘守护者,她们开始攻击那些侵入他们地盘的老鼠,而且他们的攻击变得越来越严重,甚至开始攻击自己的孩子。同时这些母老鼠生理周期也出现了严重得问题,他们不再能够怀孕。即使最后成功生育了小老鼠,他们也不会去养育他们,就将其遗弃。被遗弃得小老鼠就会被其他得老鼠吃掉,即使有充足得食物也会出现老鼠吃老鼠得情况。到最后事情发展得越来越严重,就是老鼠之间得互相攻击,也会变成互相吃,整个区域内出现了很多没有性别意识得老鼠,他们会在发情期任意的向任何年龄,任何性别的老鼠求偶,一旦求偶不成就会疯狂撕咬对方,变的非常暴力。
整个实验进行不到两年半的时候,就已经没有老鼠怀孕了,从那之后只有老鼠死亡,所以整个老鼠的数量迅速下滑,当整个实验进行到1780天,也就是不到5年的时间,随着最后一只公老鼠的死亡整个实验彻底结束,25号宇宙彻底灭亡。
因由
25号宇宙为什么会灭亡,John B. Calhoun认为是“行为沉沦”,这个词就是John B. Calhoun发明的,就是说当一个物种在一个限定的范围内,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的社会里面就会出现不可逆转的沉沦现象,进而造成这种物种的不可逆的毁减,这种沉沦和毁减都是不可逆的,中途你想做点什么努力改变都是不没有可能性的,一旦发生就会毁减。
那就是是什么原因产生了这种沉沦,John B. Calhoun认为认为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密度”,而这个密度并不是我们通常理解上的“人口密度”,我们理解的人口密度是说每平方公里多少人,他说的这个密度是指“社交密度”,他认为当人的社交密度过大,人就无法控制自己的社交范围,无法控制自己的社交时间和空间的时候,人就会出现行为的沉沦,也就是当人没有私人空间和时间的时候就会出现行为沉沦。
除了社交密度过大之外,还有一个因素也促进了行为沉沦的产生,就是这个天堂,在这个天堂的环境里,老鼠毫无压力,他们不用担心吃的,不用担心住的,所以他们不需要亲情,友情和爱情。在天堂里没有危险,你就不需要父母保护,不需要父母;父母同样也不需要孩子;你不需要帮助别人,别人也不需要帮助你,你也不需要朋友;所以亲情、友情、爱情完全是不需要的,这种无感情的状态持续时间长了之后,人就会变得木讷,而且就会变得有暴力倾向,就像一些老实人,你看平常不说话,但是一旦惹怒对方,比谁都凶狠。
这种无感情状态还会引发一个问题就是“自恋”,就是大家不再关心别人,只关心自己,打扮也只是为了自己打扮,并不是为了吸引异性,这个物种就要减绝了。因为人的本能就是吸引异性,但是如果你打扮纯粹只是为了个人满足,自己欣赏自己,只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那就很危险。而且这种自恋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就可以蔑视生命,蔑视其他一切和他没有关系的东西。这就是最后出现老鼠吃老鼠的情况,因为他们已经没有了生命的概念。
在生活在天堂里的东西,生活时间长了之后就会产生一个疑问,我为什么要活着,活着没有什么意义,你什么都没有的话,你就会努力而奋斗,会想获得一切,但是你一切都有的时候,你就不需要努力,不需要奋斗,你就觉得生活完全没有意义。对于一个物种来说,有不满,有追求是非常重要的,一旦满足就意味着毁减,所以真正幸福的人,就是在追求的人,在得到它的路上很幸福的,你活得他的过程是幸福的,一旦拥有,幸福就破减了。
思考
网上有很多关于25号实验的讨论,大多数人都不赞成这个实验带来的暗示,给出了相当多的理由:
-
老鼠的思维方式、感情属性等相较于人来说实在是太次了,可比性极低
-
老鼠生活环境的湿度、温度、光照等控制得毫不严谨
-
人类行为对激素分泌的依赖性远低于啮齿类。
-
心理学家Jonathan Freedman招募了来自高中生和大学生的志愿者,进行了一系列测量人口密度对人类行为影响的实验,检测了精神压力、心理不适、侵略性、竞争和普遍的不愉快感,最终宣布并未发现任何负面影响。
-
Freedman指出,在Calhoun的实验中,主要影响因素不是“人口”密度,而是超过必需水平且无法避免的过度的社会互动,这导致大量的老鼠精神失常。跟发疯老鼠保持距离的少数老鼠其实过着相当正常的生活,但无法翻越它们去求偶。
-
......
但是,无论如何讨论,25号实验都给出了一个非同寻常的结论,即种族确实可以自我毁灭,而这就足够了。
一般观念中的生命,是遗传信息的传递者,繁殖是其最终使命。为了繁殖他们会想尽办法生存下来,所以他们在自然界中展开了历时千年的厮杀与进化。而鼠类,可以说是这场搏杀的佼佼者,就算是人类盘踞大地掌控世界的今日,鼠类仍能顽强地在夹缝中生存,无疑他们是进化的胜利者。
就算是这么一个种族,在这么一个天堂,也无法抵御毁灭。那么当人类继续发展下来的答案,恐怕不是永远繁衍那么简单。
[文章导入自 http://qzq-go.notion.site/942e766f8e9646169d72cdafeb9f9c84 访问原文获取高清图片]